 
- 在线时间
- 14 小时
威信- 0
金币- 866
贡献- 0
|
【嵩山少林 拜佛探秘】
4月22日早起,这一天我们要长途跋涉,赶到登封,游览第三处重点:中岳庙,少林寺和塔林。
中岳庙始建于秦(前221~前206年),位于河南登封市城东面4公里,地处的嵩岳太室山南麓,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中岳山神的地方。它的建筑沿中轴线共有七进十一层之多,从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三化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全长600余米,面积11万平方米。中轴线两侧还有宫院殿宇,现存明清建筑近400间。庙内有汉代以来种植的古柏300余株,虽历经风霜,枝叶仍郁郁葱葱,形象清奇古怪。从一棵棵直径需数人环抱的古柏林中可以看出这里久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在现存的魏碑、唐碣和牌坊间穿行,在宋代4尊铸铁人、宋金“四状元”碑和铁狮子旁流连,遥想这里曾有的鼎盛,感受流水般岁月的变迁。
少林寺座落在河南登封市城西北12公里,少室山麓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其历史久远。公元527年,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随之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因此被称为禅宗的祖庭。少林寺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全寺的占地面积约有3万平方米。寺内的佛殿气势恢弘,在其东、西、北三壁上各有明代著名的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图",此图共有300余平方米大小。寺中还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初祖庵、达摩面壁洞、二祖庵、唐代的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期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建筑。其寺庙建筑独具特色,在我国的古典庙宇建筑中享有重要的地位。
少林寺也是中国武术的渊源之地,卓绝于世的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少林寺保存有一块由唐太宗亲笔书写"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当天,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少林僧人练武习拳的情景,也算是零距离感受了一下中国功夫的真谛。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据史记载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到宋代以后,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一度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逐渐衰落。直到近几十年由于战乱,尤其在文革时期曾几近荒废。
从少林寺出来已是午后1时许,人疲腿乏,饥肠辘辘。可景区内居然没有一家饭馆(可能是为了环保)。看着大伙恹疚疚、眼巴巴的样子,只得硬着头皮走进了山脚下的一家“农家乐”,无可奈何地被人狠宰了一刀。
在少林寺以西约300米处,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墓地-塔林。总面积约2.1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多的墓塔群。共计自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至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之间的历代砖石墓塔243座。其中包括唐塔2座、宋塔3座、金塔6座、元塔40座、明塔138座、清塔10座。塔一般为1~7级,最高的可达15米,造型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直线形、抛物线形、瓶形、圆形及独石雕刻等。塔的规模是根据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修养及威望决定的。每座塔前均有塔额,有的还有塔铭,详细记载着死者的生平事迹和选塔人的姓名。少林寺塔林是研究中国历代宗教史、砖石建筑史和雕刻艺术史的宝库。
离开嵩山我们又继续驶上连霍高速公路,一路上早已把白天的辛劳抛在一边,谈笑所见所闻,做腔拿调地学着方言俚语,70公里的路程也不觉得遥远,至傍晚时分到达开封市。住市中心鼎大商务宾馆。当晚在天下第一楼吃开封灌汤包,晚逛鼓楼夜市。
|
|